地铁广告在当下的营销中扮演着“媒介+场景”的角色,如果没有内容化、纵深化的创意思维,地铁广告投放效果很容易打折扣。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地铁空间与场景,是地铁广告能否成为爆款,从而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打造爆款地铁广告,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文案型地铁内容营销
2017年,网易云音乐把5000条走心乐评搬上地铁,用戳心的文案使得地铁成为用户内容的发布平台,利用力量强大的UGC在封闭拥挤的地铁车厢中引发用户共鸣,促进用户主动分享传播,成为营销圈的一个经典案例。
“地铁环境封闭而嘈杂,用音乐来做传播效果不一定合适,而文字却能迅速吸引人们注意力,进而扩散情绪。”网易云音乐市场部在接受公开采访时曾表示。对于手机端的黏性用户来说,纯文案广告在形式上更符合新媒体传播,他们早已在手机APP上惯了这套交互语言,面对地铁广告会更快的带入品牌使用场景。
地铁的内容化广告与注意力广告不同,它不是通过视觉冲击和高品质视听效果来唤起乘客注意,而是通过具有延展性的广告内容,来强化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沟通。
方式二:场景型地铁体验营销
场景体验将内容赋予场景之中,使得营销效果更为自然和真实,而地铁这一兼有封闭与户外双重属性的空间,也很适合进行场景搭建。很多具有创意的地铁营销将“实景”搬到了地铁之中,比如直接把地铁站改造成展览馆、派对现场等,让乘客在地铁封闭空间内参与实景体验。
2019年底,中国银联正式加入由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发起的“中华拓荒人”计划,推出#一块造福中国#公益活动,支持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研究事业,让亿亩荒滩变良田。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中国银联在徐家汇地铁通道打造了稻野仙踪般的秘境,不仅现场逼真,竟然还可以闻到阵阵稻香。达到视觉、嗅觉、听觉,多感通用,以水稻、灯光、投影、地贴等最终搭建出这样一个沉浸式稻海体验展。
当然不仅仅是稻野时间震撼,稻香诱人,还可以把Q弹软糯又香甜的福米带回家,现场扫码即可参与“一块造福中国”公益活动,在云闪付商城一块钱换购海水稻福米。在上线第一天,银联这一场景型的上海地铁广告便收割了大波行人。
通过这些交互式体验场景,集合了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场景体验,具备更高的冲击力和互动性,并且还有一定的话题性,极易形成二次传播,爆款频出。
方式三:互动型地铁引流营销
2020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常州地铁有声图书馆”惊艳亮相。在这列以“书香常州”命名的主题专列上,6节车厢被打造成了一座有着浓郁常州风情的”数字图书馆“,乘客扫码即可获取书籍。
主题专列共6节车厢,车厢内书籍主要分为喜马拉雅有声书和常州日报的本土资讯。书籍内容多达万册,不仅有喜马拉雅频道经典历史文化、商业财经、儿童教育等每周更新的海量云书库,也有常州日报依托本土大V号每天更新的常州新闻、常州故事、常州生活。
具备高互动性的地铁营销,不仅能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外,甚至能够为品牌直接引流。常州地铁有声图书馆亮相后,大量乘客纷纷拍照分享网络,同时也为喜马拉雅和常州报业集团公众号引来大量用户和粉丝。
总的来说,地铁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利用地铁站和地铁列车内的充足人群直接引流,以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方式将其吸引,进而抓住消费者的个人情感以及群体情绪,在封闭式的场景内将品牌价值塑造并转化为一种可感知的文化或体验,是地铁广告传播不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