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深圳北站与广州南站作为华南核心交通枢纽,在广告投放上既有共性优势又存在场景差异,需结合目标精准匹配资源。核心对比与策略如下:
一、共性特征
高流量人群覆盖
两地日均客流均超30万人次(深圳北站日均百万级,广州南站日均47万),旅客以高学历、高消费力的商务及旅游群体为主,广告具备强制曝光属性。
媒介形式互补
均采用“动态LED屏+静态灯箱”组合:深圳北站检票口LED横屏(4屏联动)与出站通道灯箱形成视觉矩阵;广州南站进站口LED刷屏机与出站通道灯箱构建“首次触达-深度记忆”闭环。
时空策略相似
通勤高峰(早7-9点)侧重商务服务广告,节假日则切换至旅游/家庭消费类内容,匹配旅客即时需求。
二、核心差异
维度 |
深圳北站 |
广州南站 |
场景重心 |
商务枢纽(福田站、深圳北站东广场) |
旅游集散(出站通道衔接地铁/景区) |
创新技术 |
裸眼3D、互动触屏(Z世代引流) |
常规动态轮播(侧重信息直给) |
黄金广告位 |
检票口上方LED横屏(53.46㎡巨幕) |
出站通道灯箱(视觉长廊效应) |
人群细分 |
科技从业者占比高(45%商务客) |
港澳游客及泛珠三角家庭客群 |
三、投放策略选择
(一)品牌类型适配
高端科技/金融产品:优先深圳北站
商务通道立柱灯箱+候车区LED组合,利用决策空窗期强化认知。
旅游/快消品:侧重广州南站
出站通道灯箱+进站口LED轮播,激发即兴消费需求。
(二)预算效率优化
目标 |
深圳北站建议 |
广州南站建议 |
高曝光性价比 |
出站通道双面包柱灯箱(中低价位) |
扶梯楣头广告(辅助曝光) |
强品牌形象 |
检票口LED巨幕(高价但二次传播强) |
VIP候车区联排LED屏(商务精准触达) |
深圳北站:结合“科技之城”标签,采用IP联动(如主题列车)、AR扫码互动,提升参与感;
广州南站:突出“归家/启程”情感共鸣,静态灯箱强化核心标语记忆点。
下一个: 2025乙巳年春夏季从南到北为啥雨水那么多?天气反常对人类会产生...
上一个: 南京南站到达南北广场出入口上方灯箱广告,南京南高铁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