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动态 > 新闻资讯
右

深圳北站广告位类型及高性价比高铁广告投放策略

2025-09-22


深圳北站作为华南地区核心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铁路客运量排名前三的高铁站,日均客流量超30万人次,高峰期超50万人次),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全国主要城市的关键节点,也是品牌触达高流动性、高消费力人群的黄金场景。其广告位覆盖站内全流程动线(进站→候车→乘车→出站),形式多样且受众精准,是高铁广告投放的热门选择。本文将系统梳理深圳北站的广告位类型,并基于投放目标与成本效益,提供高性价比广告位的选择逻辑。

 

一、深圳北站核心广告位类型及分布特征

深圳北站的广告位按场景可分为「进站动线」「候车区域」「乘车区域」「出站动线」四大类,不同区域的广告位曝光量、受众停留时长及触达人群特征差异显著。

(一)进站动线:高强制曝光的“第一触点”

进站动线是旅客进入车站后的首个接触场景,广告位以“强制观看”为主,适合品牌快速建立认知。

1.进站大厅吊旗/灯箱:位于进站大厅穹顶或中央立柱,覆盖所有进站旅客的垂直/水平视线(如深圳北站东广场进站大厅的巨型吊旗),曝光量极大,适合节日营销、大型活动预热(如电商大促、品牌周年庆)。

2.安检口通道广告:安检机上方/两侧的灯箱或墙面广告(如“易拉宝+灯箱组合”),旅客排队安检时(平均停留3-5分钟)视线自然下移,触达率高且受众处于“等待”状态(注意力相对集中),适合快消品(如饮料、零食)、本地服务(如餐饮、打车APP)投放。

3.自助售票/取票区广告:售票机屏幕下方灯箱、取票口墙面广告(如二维码海报),触达人群以商务出行者(需打印报销凭证)和首次乘高铁旅客为主,适合工具类APP(如行程管理)、商务服务(如酒店预订)精准推广。



(二)候车区域:高停留时长的“深度触达”

候车区是旅客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景(平均15-40分钟,高铁班次间隔短时可能更长),广告位以“沉浸式接触”为主,适合品牌传递详细信息。

1.检票口灯箱/数字屏:候车检票口上方的灯箱(静态)或电子显示屏(动态),旅客排队检票时(视线自然向上)必看,数字屏还可播放15-30秒短视频(如品牌TVC),适合新品发布(如电子产品、汽车)、本地文旅(如景点宣传片)。

2.候车座椅广告:座椅靠背或小桌板的贴纸/支架广告(如“扫码领优惠券”),直接接触旅客手边/眼前,触达率高且适合互动(如扫码参与活动),适合餐饮外卖(如肯德基、瑞幸)、新零售(如盒马鲜生)等即时消费品类。

3.VIP候车室广告:商务座/一等座候车室的墙面灯箱、茶几桌布广告,受众为高净值人群(企业高管、商务差旅者),适合高端品牌(如奢侈品、私人银行)、B端服务(如企业差旅管理)定向投放。

4.立柱/玻璃贴广告:候车厅中央立柱或落地窗的贴纸广告(如品牌logo+主KV),覆盖多方向客流(旅客等车时环视四周),适合全国性品牌(如快消、家电)的大范围曝光。

(三)乘车区域:高聚焦的“最后触点”

乘车区域是旅客登车前的最后场景(平均停留5-10分钟),广告位以“决策强化”为主,适合推动即时行动。

1.站台屏蔽门广告:站台屏蔽门上的灯箱或贴纸(如“XX品牌祝您旅途愉快”),旅客候车时直面广告位(视线集中于车门方向),适合本地交通(如地铁接驳线)、短途旅游(如惠州/东莞一日游)投放。

2.列车信息屏联动广告:站台电子屏(显示车次信息)下方的品牌冠名广告(如“XX品牌·与您同行”),借助旅客查看车次的自然行为提升关联记忆,适合与出行强相关的品牌(如携程、滴滴出行)。

(四)出站动线:高转化潜力的“离站触达”

出站动线是旅客离开车站前的场景(目标明确,如换乘地铁/打车),广告位以“即时引导”为主,适合本地消费引流。

1.出站通道灯箱/地贴:出站通道两侧的灯箱(如“XX商场步行5分钟”)或地面贴纸(导向箭头+品牌信息),旅客出站时低头行走或寻找出口,适合地铁沿线商业(如龙华壹方天地)、网约车平台(如曹操出行)投放。

2.出租车/地铁接驳区广告:出租车候车区顶棚广告、地铁入口处的灯箱(如“从深圳北站直达XX商圈”),触达人群为急需换乘的旅客,适合本地生活服务(如餐饮、酒店)的“最后一公里”引流。

 

二、如何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高铁广告?——基于目标与成本的匹配逻辑

高铁广告的性价比需综合「曝光量」「受众匹配度」「投放成本」「场景互动性」四大维度评估。以下为具体选择策略:

(一)明确投放目标:先定需求,再选位置

·品牌曝光(提升知名度):优先选择「进站大厅吊旗」「检票口数字屏」「站台屏蔽门」等高流量、强制曝光的广告位(如深圳北站东广场进站大厅的巨型吊旗,日均曝光量超10万人次),适合全国性品牌或新品的“刷脸”需求。

·精准触达(特定人群):若目标为商务人士(如金融、科技行业),选择「VIP候车室广告」「一等座候车区座椅广告」(受众为企业高管、差旅者);若针对本地消费者(如餐饮、零售),选择「出站通道地贴」「出租车接驳区广告」(触达离站后需立即消费的人群)。

·促销转化(推动购买):选择「候车座椅广告」「检票口通道广告」(旅客有等待时间,可扫码领券或直接前往门店),适合快消品(如饮料扫码下单)、本地服务(如“到店享8折”)。



(二)评估关键指标:成本与效果的平衡

1、基础成本参考(以深圳北站202X年行情为例,具体因位置/尺寸/时长浮动):

进站大厅吊旗/检票口数字屏:单块/单屏月费用约15万-30万元(高流量核心位)。

候车区座椅广告/立柱贴纸:单椅/单柱月费用约2万-5万元(中高流量,覆盖面广)。

出站通道地贴/出租车接驳区广告:单块/单区月费用约3万-8万元(精准但流量稍低)。

注:长期投放(如季度/半年)通常有10%-20%折扣,数字屏动态广告按播放频次计费(如每日播放100次,单次成本更低)。

2、性价比核心公式:性价比=目标受众覆盖率×有效触达时长÷单次曝光成本

例如:某快消品牌希望触达年轻上班族(通勤高铁旅客),选择「候车座椅广告」(成本中等,但旅客停留时间长且可能扫码领券),单次曝光成本低于进站大厅吊旗但转化率更高;而若品牌仅需“广撒网”式曝光(如节日LOGO展示),则优先选进站大厅吊旗(成本低且流量最大)。

(三)场景适配技巧:提升广告有效性

·动态>静态:数字屏(检票口/候车区)可播放动态广告(视频/轮播图),比静态灯箱更能吸引注意力(尤其适合年轻群体),但成本较高;若预算有限,可选择静态灯箱+二维码组合(引导线上互动)。

·互动>单向:候车区座椅广告或立柱广告增加“扫码领券”“小程序抽奖”等功能,可将“被动观看”转化为“主动参与”(如某奶茶品牌通过扫码送买一送一券,转化率提升30%)。

·组合投放>单一位置:例如“进站大厅吊旗(品牌曝光)+检票口数字屏(产品介绍)+出站通道地贴(门店引流)”的组合,覆盖旅客从进入车站到离开的全流程,形成记忆闭环,性价比高于单一高价广告位。


 

三、总结:深圳北站高铁广告投放建议

深圳北站的高铁广告位类型丰富,覆盖旅客从进站到出站的全场景,其核心价值在于“高流动性人群+精准场景触达”。选择高性价比广告位时,需先明确投放目标(曝光/精准/转化),再结合成本(核心位高价但流量大,边缘位低价但精准)与场景特性(停留时长、受众行为),优先选择「流量大+受众匹配+互动性强」的组合方案。

对于预算有限的中小品牌,可聚焦「候车区座椅广告」「出站通道地贴」等中等流量但高转化的位置;而对于全国性品牌或新品推广,则建议抢占「进站大厅吊旗」「检票口数字屏」等核心曝光位,快速建立品牌认知。最终,通过数据反馈(如扫码量、门店引流数据)持续优化投放策略,实现效果最大化。

下一个: 广深高速和广深沿江高速广告位布局及投放价值浅析

上一个: 互联网和IA的广泛应用对户外广告有哪些影响

右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