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动态 > 新闻资讯
右

初创企业是否适合做广告?公关、广告孰轻孰重?

2025-11-27


一、初创企业是否适合做广告?

适合,但有条件:

广告 ≠ 大预算投放。广告的本质是单向信息传递”,目的是快速触达目标人群、建立认知或促成转化。

对于有明确产品卖点、已验证市场需求(PMF)、具备转化路径的初创企业,精准、效果导向型广告(如信息流、搜索广告、CPS合作)是非常有效的获客工具。



不适合的情况:

产品尚未成熟,用户反馈机制缺失;

品牌定位模糊,核心价值不清晰;

广告内容空洞(如只会“吹牛”),缺乏真实用户共鸣;

预算全部押注在曝光型广告(如电视、户外大屏),无法追踪ROI。

初创企业可以做广告,但应以低成本、可测量、高转化为原则,避免“烧钱换声量”的传统思维。

二、公关 vs 广告:孰轻孰重?

维度

公关(PR)

广告(Advertising)

核心目的

建立信任、收集反馈、塑造品牌声誉

快速告知、促进转化、扩大曝光

沟通方向

双向互动(“我想听你说”)

单向输出(“我想告诉你”)

成本结构

人力为主,内容/关系驱动,长期见效

现金为主,媒介购买驱动,短期见效

可信度

高(第三方背书、用户口碑)

中低(用户默认“你在推销”)

适用阶段

从第一天就该启动(哪怕只有创始人发声)

建议在产品验证后谨慎投入

 

广告解决“知道”,公关解决“相信”
用户看到广告可能点击,但是否愿意尝试、复购、推荐,取决于品牌是否值得信赖——这正是公关的核心价值。



初创期资源有限,公关性价比更高
一篇被行业媒体转载的产品故事,可能带来比万元广告更高质量的种子用户;一次真诚的用户访谈,可能催生下一个爆款功能。

优秀公关能为广告指明方向
通过用户反馈和舆情分析,公关帮助厘清“用户真正在意什么”,从而让广告文案更精准、渠道选择更高效。

权威观点佐证
正如网易2018年一篇深度解读所言:“对于任何规模的企业,公关都很重要,甚至重于广告” 尤其对初创企业,“公关不是花钱的事,而是沟通的事”。

三、实操建议:如何平衡两者?

0–1阶段(产品验证期)

90%精力投入公关:创始人亲自做内容(公众号、知乎、社群)、收集用户反馈、建立最小化传播闭环。

广告几乎不做,除非用于A/B测试或小范围转化验证。

1–10阶段(增长启动期)

公关持续深化:打造案例故事、争取行业报道、构建用户口碑池。

广告开始介入:聚焦效果广告(如抖音DOU+、微信朋友圈CPC、Google Ads),严格监控LTV/CAC。

10–100阶段(规模化期)

公关转向品牌建设(白皮书、公益活动、高管IP);

广告扩大至品牌曝光(如联名、KOL种草、线下事件),但仍需与公关叙事一致。

四、一句话总结

初创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广告”,而是“先用公关把产品变值得被广告”。在资源有限时,公关是战略,广告是战术;没有信任基础的广告,只是噪音。



下一个:

上一个: 香港火灾最新情况以及社会关爱行动进展

右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