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广告 ≠ 大预算投放。广告的本质是“单向信息传递”,目的是快速触达目标人群、建立认知或促成转化。
对于有明确产品卖点、已验证市场需求(PMF)、具备转化路径的初创企业,精准、效果导向型广告(如信息流、搜索广告、CPS合作)是非常有效的获客工具。
产品尚未成熟,用户反馈机制缺失;
品牌定位模糊,核心价值不清晰;
广告内容空洞(如只会“吹牛”),缺乏真实用户共鸣;
预算全部押注在曝光型广告(如电视、户外大屏),无法追踪ROI。
初创企业可以做广告,但应以低成本、可测量、高转化为原则,避免“烧钱换声量”的传统思维。
|
维度 |
公关(PR) |
广告(Advertising) |
|
核心目的 |
建立信任、收集反馈、塑造品牌声誉 |
快速告知、促进转化、扩大曝光 |
|
沟通方向 |
双向互动(“我想听你说”) |
单向输出(“我想告诉你”) |
|
成本结构 |
人力为主,内容/关系驱动,长期见效 |
现金为主,媒介购买驱动,短期见效 |
|
可信度 |
高(第三方背书、用户口碑) |
中低(用户默认“你在推销”) |
|
适用阶段 |
从第一天就该启动(哪怕只有创始人发声) |
建议在产品验证后谨慎投入 |
广告解决“知道”,公关解决“相信”。
用户看到广告可能点击,但是否愿意尝试、复购、推荐,取决于品牌是否值得信赖——这正是公关的核心价值。
初创期资源有限,公关性价比更高。
一篇被行业媒体转载的产品故事,可能带来比万元广告更高质量的种子用户;一次真诚的用户访谈,可能催生下一个爆款功能。
优秀公关能为广告指明方向。
通过用户反馈和舆情分析,公关帮助厘清“用户真正在意什么”,从而让广告文案更精准、渠道选择更高效。
权威观点佐证:
正如网易2018年一篇深度解读所言:“对于任何规模的企业,公关都很重要,甚至重于广告。” 尤其对初创企业,“公关不是花钱的事,而是沟通的事”。
0–1阶段(产品验证期):
90%精力投入公关:创始人亲自做内容(公众号、知乎、社群)、收集用户反馈、建立最小化传播闭环。
广告几乎不做,除非用于A/B测试或小范围转化验证。
1–10阶段(增长启动期):
公关持续深化:打造案例故事、争取行业报道、构建用户口碑池。
广告开始介入:聚焦效果广告(如抖音DOU+、微信朋友圈CPC、Google Ads),严格监控LTV/CAC。
10–100阶段(规模化期):
公关转向品牌建设(白皮书、公益活动、高管IP);
广告扩大至品牌曝光(如联名、KOL种草、线下事件),但仍需与公关叙事一致。
初创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广告”,而是“先用公关把产品变值得被广告”。在资源有限时,公关是战略,广告是战术;没有信任基础的广告,只是噪音。
下一个:无
上一个: 香港火灾最新情况以及社会关爱行动进展
相关新闻